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综合

媒体:英媒卷入美国针对中国的舆论战,但代价是什么

2024-06-06 18:10:23

英国已成为反华活动的新冷战中心,而英国媒体充当抹黑中国的“吹鼓手”和急先锋。伦敦国王学院刘氏中国研究所与香港中文大学(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最近合作进行的一项学术研究,证明了这一点。

这份研究的标题是《塑造政策辩论: 英国媒体如何呈现中国》,它在社交平台广为流传。这份报告分析了BBC、《卫报》、《经济学人》和《每日电讯报》等英国媒体关于中国话题的报道。研究认为,英国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主要是负面的,而中性或正面报道仅略高于2.5%。

还记得BBC玩弄的灰暗苍白和病态的“阴间滤镜”吗?同样的纪录片,但不同的观众有不同的过滤器。这通常是BBC处理中国话题时的“黑操作”。

英国政治分析人士汤姆福迪评论称,从2019年开始,美国把中国视为头号竞争对手,把中美之间的大国竞争视为两个文明之间的冲突。随着美国政策和战略目标的转变,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变得刻意和过分负面,西方舆论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他写道,我目睹了他们是如何利用新冠疫情将中国妖魔化的,关于新疆的“无数故事”是如何与美国国务院的叙述相一致的,以及大规模的偏执狂是如何在华为等公司蔓延的。

这位英国学者认为,这些抹黑中国的负面报道,是先有观点再找拼凑事实,目的是为美国外交政策目标制造共识。

他分析称,西方有一套抹黑中国的完整生态话语系统,而美国国务院是罪魁祸首。它会针对特定问题制定一系列谈话要点,然后与一系列智库和机构进行协调,例如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这些智库和机构致力于将设定的谈话要点“漂白”成研究、分析和宣传的形式,然后由一系列顺从的记者据此进行报道,他们将这些要点视为无可争辩的事实。

汤姆福迪注意到,过去一年来,英国的反华宣传报道越来越多。《每日电讯报》等报纸每天都在发表精神错乱的专栏文章。自我标榜中立和公正为“黄金标准”的BBC,刻意在全世界收集关于中国的负面报道,不论是真还是假。

英国为何充当美国针对中国舆论战的急先锋?这与它“脱欧”有关。有分析称,尽管“脱欧”视为“民族独立”,但英国经济体量太小,再也不是昔日的大英帝国。它夹在中国、美国和欧盟三大经济体之间,无法实现独立自主,只好傍上一个“粗腿”。同文同种同根的美国,当然是不二选择。

而约翰逊在当首相期间,把与美国签订自贸协议视为“第一要务”。他完全屈从于美国的外交政策,而当时的特朗普政府是最反华的。既然英国政府决定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立场,那么就会有更多的媒体文章遵循国家路线——因为这就是建制派媒体的运作方式。

中国希望欧洲战略自主,这不是空穴来风。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比大熊猫还珍贵,除了中美俄外,印度算是一个。因此,英国媒体是否减少对中国的负面报道,取决于英国政府。但是,英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决定权不在伦敦,而在华盛顿。

英国媒体卷入了一场针对中国的信息战,但代价是什么?

西方媒体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视而不见,把头埋进沙子里装做什么看不见。另一方面,用显微镜放大中国的问题和不足,这并不能使美国和英国“再次伟大”。

新兴国家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向其他文化学习的强烈愿望。中国就是这样。英国在19世纪是这样。美国曾经是。西方已经失去了从别处学习的意愿和愿望。这正在加速它的衰落。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