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综合

行业回温中 南航vs国航 到底谁是中国第一航司?

2024-05-31 18:10:36



中国第一航司之争,除了在于机队规模,还有营收、服务等很多个第一要争

文 | 翟芳雪

编辑 | 王静仪

近日,国航再度成为“中国最大航司”。

之所以是“再度”,是因为“最大航司”这个名号的竞争过于激烈,近年在国航和南航之间不停流动,仅在2024年前5个月就流转3次。

最新的战果是:2024年4月,国航净增3架飞机,运营飞机达914架,成为亚洲第一大航空公司;而南航4月引进3架飞机,退出9架飞机,机队数量降至911架。因此,南航刚夺回2个月的“中国最大航司”头衔又被国航“夺走”。

考量哪个航司能担上“第一”的名号,除了机队规模之“大”,还有别的维度需要参考。在营收、品牌价值、旅客人数、准点率等维度,国航与南航打得有来有回,难分伯仲。

在荣誉之争外,两大航司还共同面临着运营的压力。财报显示,2023年南方航空净亏损42.09亿元,国航净亏损为10.46亿元。

进入2024年,随着出游需求的增长和出行政策的放开,民航业正在解冻,一季度国航与南航经营业绩大幅改善,均较上年同期大幅减亏。

今年如此频繁地购置飞机,买飞机像买白菜一样,今年三大航还分别宣布将购置100架国产大飞机C919,他们的底气从哪来?

1

飞机这么多,钱从哪里来

“中国最大航司”的名头太响,南航与国航对王位的争夺,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2024年才5个月,这个名号已经三次易主:

第一次在1月,中国国航机队数量增至908架,成为国内机队规模最大的航司;

第二次在2月,南航引进6架飞机,机队规模超越国航,重夺亚洲第一大航司宝座;

第三次是4月,国航运营飞机达914架,再次夺走桂冠。

国航这次引进的飞机分别是 1 架 ARJ21-700 飞机和2 架 B737 系列飞机。而南航4月引进3架飞机(型号为B737MAX、A321NEO),退出9架飞机(型号包括A321、A320 、A330-200、B737-700),合计运营911架飞机。

冠亚之争如火如荼,第三名却相对稳定。中国三大航司之一的东方航空,4月合计引进4 架客机,包括 3 架 ARJ 系列客机和 1 架 A320 系列客机,退出 1 架 A320 系列客机,合计运营789架飞机。

“中国最大航司”的竞争还在持续,接下来引进飞机的重点转移到了国产大飞机C919上。

4月26日,国航发布公告称,向商飞公司购买100架C919飞机(增程型),计划于2024年至2031年分批交付。4月29日晚间,中国南方航空股份在港交所公告称,公司与中国商飞订立协议,同样向中国商飞购买100架C919系列飞机(基本型)

图/IC

100架飞机是什么概念?南方航空订购的C919一架价格为0.99亿美元,100架的总价为9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716.4亿元)。作为对比,南航财报显示,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01.34亿元。

要大量引进飞机,对资金要求很高,租赁和借债是缓解成本压力的主要方式。

飞机租赁主要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通过延长资金交付时间,大大降低了航司的现金流压力。据统计,截至2024年3月底,国航合计运营911架飞机,其中自有飞机398架,融资租赁217架,经营租赁296架。

近日香港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林世雄也撰文指出,飞机租赁业务发展潜力庞大,全球租赁飞机比例从1970年的1%,增长到现时超过50%,为全球航空公司的航线营运带来革命性变化。

但租赁不是零元购,航空公司仍需要支付高昂的租赁费。根据行业咨询机构ISHKA的数据,空客A321neo的月租金为4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03.9万元),波音737 Max 8的租金为每月3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60.5万元)左右。

财报数据显示,南航2023年的集团总负债为人民币2572.29亿元,其中租赁负债为884.93亿元。国航2023年的总负债则是3000.15亿元。民航评论员綦琦表示,航空公司是典型的重资产运营,三大航租赁负债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2

除了规模,还在争哪些“第一”

在百度搜索“中国最大航司”,南航和国航的呼声最高。

这两大航司,一个是中国首屈一指的民用航司巨头,一个是中央直属的中国唯一载旗航司,在争夺冠军上你追我赶。



但考量哪个航司能担上“第一”的名号,除了机队规模之“大”,还有别的维度需要参考。

首先是营收水平。2023年报显示,南方航空去年营收最高,达到了1599.29亿元,国航其次,营收为141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超0.8和1.6倍,去年营收都创下历史新高。



南航在2023年报中提到,经营收入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生产恢复,航班运输量增加,客运收入上升126.89%至2023年的人民币1361.70亿元 。收费客公里增加141.92%,载客总人次在2023年增加 127.02%至142.20百万人次。

在客运收入这一项上,国航为1305.17亿元,比南航少了56.53亿元。

“年承运旅客总人次”这个维度,同样能直观反映航司的业务量水平。IdeaWorks所汇总的2022财年的数据显示,在全球航司中,中国南航以6264万人次位列第12;中国东航以4251万人次位列第16;中国国航以3860万人次位列第22。

在扩充载客量上,南航花了不少心思,此前还引进了全球最大的宽体客机空客A380。为了吸引乘客,在空中服务方面,南航的表现似乎比国航要出色一些。

以乘客反馈为评定指标的Skytrax榜单的五星评级中,南航获得四星评定,而国航为三星评定。

从准点率来看,据航班管家App提供给《财经》的数据,2023全年准点率最高的是春秋航空,为88.4%;国航排第二,为87.2%;南航排第四名,准点率为85.0%。

尽管两大航司在各个运营指标上略有高低之分,《财经》留意到,两大航司对自身的类似描述也有不少:

国航在官网主页中介绍,国航是中国民航唯一一家进入“世界品牌500强”的企业,同时连续16年获得了“中国品牌年度大奖NO.1(航空服务行业)”;国航在各类社会评选中多次获得“最佳中国航空公司”、“年度最佳航空公司奖”、“最佳企业公众形象奖”等称号。

南航也在主页提及,2023年南航集团入围第十五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百强榜,居行业第一;同年,南航股份获得“2023年上市公司董事会最佳实践案例”;2022年,南航在第八届民航旅客服务测评(CAPSE)航空服务奖评比中荣获2021年度“最佳航空公司”等。

在品牌价值方面,浙商证券提出,中国国航作为国内唯一载国旗飞行的航空公司,承接大量优质飞行资源,并承担国家领导人、外交使团的专机任务,价值更胜一筹。

2023年,经世界品牌实验室测评,国航的品牌价值为人民币2351.62亿元,位列中国民航首位。

以此来看,国航与南航在多项“第一”的指标上都打得有来有回。头部企业的良性竞争,促进了行业的整体发展。

3

亏损在收窄,行业回温中

虽然对“中国第一航司”的争夺难舍难分,国航和南航却面临着同样的经营压力。疫情后全球航空业遇冷,尽管目前正在回温,但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从年报的亏损数据来看,2023年南方航空实现营业收入1599.29亿元,净亏损42.09亿元,较2022年减亏284.71亿元,同比收窄87.12%。

南方航空在去年半年报中表示,公司期内营业收入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生产恢复,旅客周转量同比增加,客运收入随之增加。

图/IC

国航年报显示,2023年国航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411.00亿元,报告期内汇兑净损失为10.35亿元,同比减少30.53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净亏损为10.46亿,去年同期为净亏损386.19亿元。

国航的恢复,很大程度来自持股公司的盈利。国航旗下有9家主要附属公司和参股公司,其中盈利较高的是国泰航空(国航持股29.99%)的81.58亿元与山航集团的6.02亿元;亏损企业则有4家,4家共亏损19.84亿元。

由此来看,2023年,南航与国航均未实现扭亏,但经营业绩大幅改善,均较上年同期大幅减亏。

为何还未盈利?南航、国航以及行业都面临类似的困境——国际客运航班恢复缓慢、国内市场竞争加剧、油价和汇率要素价格波动等。

南方航空财务部总经理毛娟分析称,2023年比2019年航油成本上涨了21.57%,平均的航油价格上涨了34.3%。“在油价的敏感性方面,假定燃油的消耗量不变,燃油的价格每变动10%,将影响南航主营业务成本人民币约52.05亿元。”

随着出游需求的暴增,民航业在2024年加速回温。

2024年一季度报告中,中国国航一季度实现营收400.6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6.74亿元,亏损同比收窄42.78%。同期,南航营业收入446.01亿元,归母净利润7.56亿元,扭亏为盈。

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副主任李勇表示,今年4月,航空运输生产继续保持总体平稳。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13.8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1.6%;完成旅客运输量5595万人次,同比增长10.6%。民航客运快速修复,全国民航客运量和航班量逐月恢复,与2019年同期差距逐渐收窄。

中邮证券表示,中国民航国际客运市场将加快恢复,预计2024年底每周达6000班左右,恢复至2019年约80%的预期,而国际线的持续恢复有望进一步改善行业供需格局。

招商证券报告认为,展望2024年,随着国际航班的修复,国内供给过剩压力缓解,航司客座率有望迎来进一步修复,旺季票价弹性带来的盈利弹性有望进一步显现。

关于中国第一航司的竞争,还将继续下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