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综合

媒体:台湾立法院改革三读通过,赖当局要有麻烦了?

2024-05-29 18:10:21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ZTxKJNbEnZE"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iframe>


台立法机构改革“最终战” 三读通过

今天(28日),台立法机构继续审查改革法案。也许是经过将近三周的剧烈身体对抗,中国国民党、民进党、民众党三大阵营疲态尽显,“全武行”并未再次上演。当天下午,韩国瑜敲槌,相关改革法案正式三读通过。

据台媒报道,为防止民进党攻占主席台瘫痪议事,国民党团提前作好各种预案,连夜轮班守护议场。今天早上7点多,当议场门一打开,蓝白绿阵营立刻涌入议场内卡位。

早上9点整,中国国民党籍立法机构负责人韩国瑜宣布继续开会,一开始,绿营仍吵成一团。今天恰好还是民进党团干事长吴思瑶50岁生日,韩国瑜首先祝她生日快乐,现场蓝营民代也鼓掌配合。

会议正式开始后,气氛表面看似一片祥和,并未像此前一样快速进入激烈肢体冲突。和此前相比,当天在主席台防守的蓝营人数仅十余人左右。另一方面,蓝绿白三方人马现场的其他花样明显增多。整个会场内几乎被横幅、标语贴满,绿营民代头上还绑着“民主已死”的布条,一改此前暴力冲击主席台的做法,以高喊口号为主,每次表决都大喊“反黑箱、反扩权”云云。

此外,为积攒网上人气,民进党籍民代黄捷一早就开始直播,不仅找来其他民进党籍民代同框,甚至跳起舞来,而台立法机构民众党党团总召黄国昌也在议场进行直播。有蓝营民代痛批“议场已沦为秀场”。


图源:香港“中评社”
在完成二读程序后,下午4点,韩国瑜宣布正式开始三读流程。经过两轮举手表决,最终全案通过。韩国瑜也于下午5点正式敲槌三读。顺利程度超乎预期,外界此前预计当天的议程将拖延深夜12点。

在此前三次的审议中,由于绿营发起猛烈抵制,每项条文都要经过冗长的“表决大战”。而28日的程序只剩下15个条文待处理。岛内舆论分析,经过多轮的蓝白合作,绿营心知大局已定,如今只是等待整个流程走完,因此不再进行实质性抵抗。

据介绍,改革法案包括台立法机构正副负责人选举记名投票,台湾地区领导人到台立法机构报告常态化,台立法机构调查权、听证权,藐视台立法机构罪及伪证罪等等,每一件都事关权力制衡的“分蛋糕”。分析指出,民进党之所以费尽心机阻挡改革法案,就是因为未来赖清德团队在立法机构接受质询时若被证明“回答不实”,很可能要处以有期徒刑,这对于赖当局官员而言将是严重挑战。

柯建铭称国民党趁机“扩权” 台媒:当年民进党更狠

台立法机构内一连数天上演多场闹剧,前有“抢占主席台挂布条”,后有走廊推搡对骂,而在这一串闹剧中,民进党前后不一的嘴脸也暴露出来。

据台媒报道,国民党和民众党合推的改革法案中,有一项关于接受听证调查时言行“不合规”的处罚判定,被台立法机构民进党党团总召柯建铭质疑是国民党想趁机“黑箱作业”和“扩权”。然而,翻看过去民进党提出的类似惩处规定,发现覆盖人群更广、刑罚更重,而近来大加批判听证调查相关处罚规定改革的柯建铭,当年更是曾连署民进党的类似提案。


柯建铭(中) 图源:台湾《联合报》
国民党籍民代罗智强翻出1993年柯建铭等人所提的“听证调查法草案”指出,民进党的版本不仅可以对台湾民众进行罚款,还可以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当前国民党和民众党版本的处罚规定,只针对“说谎官员”具有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对普通民众只有行政处罚,且没有刑罚。

讽刺的是,如今“跳脚”最厉害的和当年最积极推动严苛惩罚的是同一人。有不少岛内媒体直批柯建铭“双标”,现在“换位置就没了脑子”。柯建铭辩称这是“光荣努力的痕迹”,然而舆论并不买单。在今天(28日)的一场公开活动中,台北市长蒋万安被媒体问及对此事怎么看,他笑言:“你不觉得这就是最典型的双重标准吗?”

国民党籍民代翁晓玲指出,不仅是听证调查相关事项,这次立法机构改革法案里面有非常多的条文内容,都是参考前两届民进党籍民代的提案版本修改的,“这些明明就是民进党多年以来一贯的主张”。她直言,为何只要轮到民进党执政,就不想推动立法机构改革?是怕被查弊案、怕贪腐真相大白吗?

民众党主席柯文哲27日晚也在网络节目中表示,其实这些法案的改革,都是国民党执政时期,民进党方面极力主张的。但赖清德刚一上任,竟然反过来大加阻挠。

民进党为何上台却带头闹事?让民粹发酵


连日来,民进党还把“战场”搬到了场外。绿营号召民众,尤其是年轻人上街包围立法机构。香港“中评社”的文章分析认为,民进党上台执政却带头闹事,其动作与思考逻辑看起来很复杂,总令人摸不清在玩什么把戏;但退一步来看,其每一项动作最终指向的目的其实也很单纯,就是选举考量,为了巩固权力。细看民进党几次选举中的“胜利法门”,终究是在台湾自己人中寻找敌人,撕裂台湾社会、烹调民粹,如同陈水扁时期制造“本省”与“外省”的矛盾,以及蔡英文时期制造退休军公教与劳工阶级的矛盾,这些做法都成功让民粹发酵,搭配屡试不爽的“抗中牌”,成功堆迭出民进党胜选的结果。


图源:台湾“中时新闻网”
除此之外,绿营还把矛头瞄准推动立法机构改革的韩国瑜,称其为“应该被改革的当权者”。对此,岛内媒体分析指出,赖清德此次选举得票率仅40%,靠着蓝白分家才惊险胜出。在失去立法机构多数党席次后,民进党的内斗也是刀刀见骨。对赖清德而言,2026必须选好,否则党主席宝座可能不保。因此,对于赖当局而言,有很强烈的迫切感必须再从台湾社会制造出新敌人,由此催起民怨、民愤,才能激化下次选举的选情,从而浑水摸鱼。

在这种情况下,韩国瑜自然成为了民进党锁定的对象,原因在于韩就任立法机构负责人以后,声势有渐渐再起的趋势;加上未来4年,赖清德任期内的两岸关系势必波折不断,台湾的基层经济很可能再度“冰封”,引发岛内社会对于民进党当局的不满。而这些背景恰恰是2018年“韩流”诞生的因素,曾经因韩国瑜而吃了大亏的民进党,自然会格外小心韩国瑜政治声势的再起。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