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明星

李诞坐不住啦!继德云社和开心麻花之后,笑果也开始做团综了?

2022-07-08 17:20:10

在脱口秀节目“半死不活”的2022年年中,笑果文化推了一档新节目来填补这个时间段的空白。或许你有看过了,叫做《怎么办!脱口秀专场》。


节目名字有点“一语双关”的意思,一方面是说怎么做一场脱口秀,强调过程;另一方面大概是强调感情,感慨一下“脱口秀,我该拿你怎么办”。


当然,不管从哪种方向解读都不影响节目仍然围绕着脱口秀这个最大的中心进行就对了。

节目第一期把整档综艺的大体内容交代清楚了:笑果旗下的几位脱口秀演员将成立一个新的编辑部,成员们两两分组,选出临时的“领导小组”。之后,由该领导小组带领大家根据每期节目不同的职业主题,制作完成一场脱口秀表演。

我们以首期内容为例,李诞发布任务之后功成身退,王建国、杨笠、庞博、程璐等一行人从笑果大楼搬到了新的办公室,开始完成首期的命题“警察与消防员”主题脱口秀专场。


他们首先进行了相关工作的体验,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专场提案(详细到单个节目的主题)并制作PPT演说,最后大家投票确认专场方案。确认之后,几位脱口秀演员便开始开会、头脑风暴进行实际的稿件创作,同时与嘉宾联络针对他们的稿件进行沟通。


最后,自然就是脱口秀专场的呈现。

其实猫老师最开始想看这档节目,是出于对脱口秀幕后制作流程的好奇,但实际看下来,节目对这部分内容的展现还是比较有限的,且相对而言更倾向于一种笑谈职场的状态,并没有达到我个人的心理预期。


不过,这并不算是什么问题,毕竟绝大多数观众想看的还是脱口秀本身,所以只要脱口秀环节不拉跨,节目的评价和总体感觉不会出什么问题。


看了两期,感觉《怎么办!脱口秀专场》其实披着“如何办一场脱口秀”的皮,做了一档笑果的团综。

节目模式基本是套着德云社团综《德云斗笑社》来的,前半程的主角是综艺、喜剧效果,给予演员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突出个人特质;后半程则回归脱口秀本身,展现演员更多的专业能力(不是在说抄袭的意思) 。


复制已经获得成功的案例虽然不会迎来爆炸性的收益,但只要循规蹈矩便不会有出错的机会,所以《怎么办!脱口秀专场》套版《德云斗笑社》得到的结果也是非常“稳妥”的 。只不过,相对于《德云斗笑社》前后部分较为均衡的表现,《怎么办!脱口秀专场》多多少少显得有一些“瘸腿”。


先说前半部分吧。

就目前播出的部分而言,《怎么办!脱口秀专场》在前半部分安排了编辑部开荒的内容,基本上围绕着编辑部这个小职场进行了一些推推拉拉的过程。然而,在脱口秀演员知名度与号召力有限的情况下,这种非表演状态的团队秀会有多少人买单恐怕是个问题;


之后,再说后半部分。相比“前腿”的瘸,《怎么办!脱口秀专场》的“后腿”就赢了很多。

回顾一下《德云斗笑社》,后半部分相声竞演的环节节目的质量忽高忽低。综艺留给创作的时间很少,这部分的相声多是以旧作新编为主,外加演员们会打乱平日里的固定搭配来进行表演,常听相声的观众恐怕会因为内容的重复和搭配的生涩略感厌倦;


而《怎么办!脱口秀专场》则预留了更多的时间在创作上,且因为每期命题不同,创作内容也是全新且不重复的。另外,节目还像之前的《脱口秀大会》一样,邀请了明星加盟跨界表演脱口秀,增加了节目的新鲜度和可看性。

以上。

虽说《怎么办!脱口秀专场》表现得不够均衡,但因为作为核心的脱口秀部分没出问题,“瘸腿”的部分也就对节目整体评分影响不大。如果观众不喜欢综艺互动部分,完全可以直接跳过,两者并不互相干预。


也正因如此吧,这档未被明面上定义为“团综”的团综,对于笑果而言作用也是完全向上的。对于笑果自己而言,增加了旗下演员的个人知名度、也增加了整个品牌的价值;对于整个行业而言,通过节目对于脱口秀幕后创作部分的展示,举办专场流程的展示也算是促进行业发展,吸引更多人进入行业。总而言之,这是个稳赢的操作。


另外,既然提到了还想说一嘴。目前来说,综艺互动part+专业part的团综模板对于国内喜剧团体来说还是最成功的一种,之前开心麻花团队采用了类似剧本杀的模式拍摄团综《麻花特开心》,最终呈现效果以及节目收效都有些欠佳。


其实相比之下,沈腾和马丽的个人号召力就算比不过郭德纲,比李诞还是绰绰有余的,但最终《麻花特开心》的查无此人说明了一个问题,喜剧人是有有号召力的,但要想让喜剧人的综艺吸引观众、留住观众,恐怕还得拿看家本事说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