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袁世凯“废府存县”改名,导致大量地名被改,出现府县换名的现象

2024-01-25 17:05:08

看中国历史上,我们总是感叹:中国的地名改动实在太过于频繁,而且接近于乱改、滥改。例如,北京一座城市就出现了不下10个地名,这里先后被叫做蓟、渔阳、涿郡、幽州、燕京、大都、中都、南京、北平、京师、北京等。中国从古到今没有改过地名的城市屈指可数,寥寥无几。

为什么中国十分热衷于乱改地名呢?这和中国的专制王朝“改天易命”的思想有关。按照古人的天命观,一个新的王朝建立,那就意味着天命改变,而对应的各种地名也要随之改变。

另外一个原因是行政区划的改革导致地名的变迁。例如汉朝推行州、郡、县制,州类似于现在的省。而隋朝废郡,以州统县,使得州实际上变成了过去的郡,导致全国地名出现了大规模的变动。唐朝实行道、州、县制度,而宋朝推行路、府、州、县制度,地名再次变化。元朝实省、路、府、州、县五级制,而明清实行省、府、县制,地名也在变化。当然,往往有制度继承关系的两个朝代不会大规模改变地名,比如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几个阶段的地名是比较稳定的,但是跨越之后就变得不稳定了。

西汉十三州

我们看历史会发现,秦汉的地名到了隋唐几乎已经全部被换过了。汉朝十三州的名字,到了唐朝全部变成了城市的名字。而唐朝的名字到了宋朝也几乎被换了。宋朝的名字到了明清也基本被换了。当然,以上的名字变迁都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而中国近代史上也曾经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地名变迁浪潮,这次换地名只用了一年的时间,这是怎么回事呢?

开元十五道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清朝随之灭亡。袁世凯在北京担任了大总统,并开始独揽大权,寻求专制独裁的道路。1913年,袁世凯做出了一个重要的改革,叫做“废府存县”,也就是将过去省—府—县三级体制改为省—道—县三级体制,府就被废除了。历史已经证明了这次改革的确是瞎折腾,因为道的管辖面积太大,以至于一个省只能管辖几个道。后来,府以另外一种方式重回历史,那就是地级市。袁世凯的这次乱改革却导致全国的地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清代的曹州府府治在菏泽

在清朝时期,府就类似于现在的地级市,那时候经常出现府和县重名的现象。例如贵州兴义府下管辖了一个兴义县,普安府下管辖了一个普安县,就如同现在的长沙市下辖一个长沙县,南昌市管辖了一个南昌县,遵义市管辖了一个遵义县(后来改为播州区)。

袁世凯这次废府存县,就将府的名字也废除了。例如,贵州的兴义府驻地原本在现在的安龙,兴义府降为县后,就改名为了安龙县。然而兴义县的地名却得到了保留,于是后来人就分不清兴义和安龙的关系了。新中国成立兴义地区、黔南州的时候,就直接将兴义县选为了首府,而安龙县却成为了下辖县,因而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

兴义府试院,在今安龙县

贵州的普安府的驻地在今天的盘州,后来普安降为县,改为盘县,而普安县的地名却一直保留下来,导致许多人认为清朝的普安府就是在现在的普安县呢。这样的情况在全国数不胜数。

1914年,贵州开阳人朱启钤向袁世凯提交一份《拟改各省重复县名撮举理由分别说明请鉴核批示文》,并附有《改定各省重复县名及存废理由清单》。其目的是将全国重名的县全部改名,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改名运动展开,全国一共有127个县的名字被改。

1914年县的改名

我认为,因为地名重复而改名的初衷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忽略了历史底蕴而乱改则是对地方文化的破坏。另外,全国个别的县域名字重合,也没有多大的关系,毕竟全国的县实在太多。现在,全国依然有个别的县区名字是一样的,比如贵阳有一个白云区,广州也有一个白云区。但是,县的取名尽量避免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