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中粮集团是如何以一己之力,守住中国粮仓,喂饱14亿人口的?

2023-11-28 17:05:04

引言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永远都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果想要维持自身的国家稳定,那么粮食安全就是重中之重。

而我国为了保证国内的粮食稳定供应,也是为了保护我国自身的粮食安全,创立了中粮集团,如今的中粮集团,也确实是维护住了我们中国14亿人口的饭碗。

(中粮集团)

一、危机中的诞生

中粮集团的前身诞生于1949年9月的天津市,其名为“华北对外贸易公司”,是妥妥的“红色企业”。当年的华北对外贸易公司,其实并非只是负责粮食贸易的一家企业。当年新中国刚刚建立,又遭到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

但是当年我国百废待兴,急需大规模的发展工业,但是发展工业也不能完全依靠于苏联。我们急需打开自己的渠道,但是想要购买西方国家的各种机械设备,就必须要有外汇。华北对外贸易公司,其实就是专门负责华北地区对外出售商品,换取外汇的一家企业。

当时我们的主要出口对象就是香港,因为香港是当时我国和西方国家之间交流的唯一窗口。当年华北地区没有什么商品能够出售,最主要的商品其实就是米面粮油这些食品物资。当年的华北对外,贸易公司,也确实就是一车米一车面的从香港换回来了我们新中国的工业基础,还有宝贵的外汇储备。

(中粮)

1952年对于当年的华北对外贸易公司是一大突破,当年的华北对外贸易公司和缺少耕地的斯里兰卡政府之间达成了一项协议,也就是所谓的“米胶协议”。华北对外贸易公司向斯里兰卡方面出售大米,然后斯里兰卡不用给钱,给橡胶就行。橡胶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华北对外贸易公司此举算是立了大功。

经过这一次,华北对外贸易公司也算是做大做强,成立了华北粮食公司,华北土产公司,华北油脂公司等众多分公司。1958年,日本岩户经气正式开始,日本人民就此一举富了起来,国家实现了贸易现代化。

(华北对外贸易公司)

当时日本的经济腾飞,也同样为中国带来了机会,因为日本人的钱袋子鼓了,消费经济开始蓬勃发展,日本对外粮食进口开始激增。这个时候华北对外贸易公司瞅准了机会,在五十年代末首先开启了中日民间贸易,正是华北对外贸易公司的努力,为中日交流打开了局面,也为七十年代的中日建交奠定了基础。

但是好景不长,六十年代因为各种原因,加之我国发生了“三年自然灾害”,我国进入了一段困难期,进而发生了严重的粮食危机。苏联当时和我国的关系也不好,我们失去了宝贵的小麦进口渠道,这个时候我国最急需的就是对外进口粮食的渠道,而当时和粮食贸易相关,且已经在西方打开渠道的只有华北对外贸易公司。

1961年,华北对外贸易公司紧急改组为中粮集团,主抓粮食进口工作,可谓是临危受命。中粮集团至此,也开启了自己作为维护中国粮食安全“压舱石”的作用。

(粮仓)

二、临危受命的崛起

当时的中粮集团,通过自己在香港经营多年的渠道,由各路港商联系上了当年英联邦粮食大户澳大利亚。当年的澳大利亚的小麦种植以及畜牧业都相当的发达,中粮集团通过从澳大利亚进口大量的小麦,初步稳定了中国的粮食市场。

1959年,戴高乐将军重新入住爱丽舍宫,1962年戴高乐当选总统,法兰西开启了“第五共和国时代”。当年的中法两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定位类似,都是霸权的挑战者,戴高乐对中国也算是惺惺相惜,颇有好感。而法国几乎全境都是良田,是西欧地区的“大粮仓”,当时的中粮集团看中了这个机会,前往法国进行考察。

(中法建交)

法国人很欢迎这次考察,当时的戴高乐也有意和中国建交。于是借着这次机会,中粮集团建立了从法国进口小麦的稳定渠道,不需要再看英国佬和澳大利亚的脸色了。中粮集团也为两年后的1964年中法建交,开了一个好头。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古巴爆发了大规模群众革命,以卡斯特罗为首的社会主义政府上台。当年的古巴,其经济主要依靠出口蔗糖来维持,但是卡斯特罗政权建立之后,古巴便遭到了周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经济封锁,蔗糖出口也算是没戏了。

六十年代初,以切格瓦拉为首的古巴经济考察团开始在全世界各地出访,试图为古巴蔗糖寻找新的出路,也来过日本和中国,确定了意向。

(切格瓦拉访华)

“三年自然灾害”开始之后,我国的糖产量也开始骤降。中粮集团也紧急派出了代表团前往哈瓦那,与古巴政府方面商谈蔗糖进口的问题。其实古巴方面早就已经听闻了中国同志遭遇了困难,便直接通过中粮集团向中国援助了一批蔗糖和古巴药品。

并且表示这批我们送给你们,不要钱,以后要是好用,你们就继续找我们买。因此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我国也顺势和古巴之间建立了稳定的蔗糖进口和药品进口渠道,古巴的蔗糖出口问题也得以解决,可谓双赢。

通过澳大利亚、法国以及古巴三方面下手,中粮集团成功的稳住了中国的粮食市场。但是这种“遇到困难就对外寻求帮助”的做法,只能解燃眉之急,却不能成为一种稳定的解决手段。

(大米)

我们不能什么事情都靠外人,靠朋友。我们必须建立起我们自己稳定的粮食保障体系,这个时候,中粮集团再次肩负起了这个重担。
三、中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粮集团就开始尝试建立中国自己的粮食生产基地,并且尝试建立中国的粮食存储体系,并且搭建起中国的粮食市场体系。但是中粮集团不仅仅只能有庞大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大粮仓,中粮集团还需要实现盈利,因为只有实现盈利,才能够搭建起完整的粮食体系。

但是对外卖粮食,其实根本就挣不到多少钱,国际市场上本身就有着大量的粮食资源。这个时候,中粮集团将目光放在了酒上面,别看酒这种东西,看着谁都能喝两口,好像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样子。但是酒真的不简单,尤其是葡萄酒,不是每一个国家都有着葡萄酒的酿造技术的。就比如说六十年代的我国,就没有这个技术...。

(长城葡萄酒)

六十年代末,中粮集团开始尝试开展葡萄酒的酿造项目,并且开始自己研究葡萄酒的酿造项目。确实也是把葡萄酒给搞出来了,甚至在七十年代我国还向法国出口了一批葡萄酒。

法国作为葡萄酒大国,其实也就是抱着新鲜的态度引进了中国葡萄酒。结果不尝不知道,投入市场之后反馈非常不好,法国人表示中国葡萄酒根本就不能喝。

1977年,法国方面宁可支付违约金,也必须退回全部中国葡萄酒。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时候,也留下了一句玩笑:“中国很大,但是中国没有葡萄酒和摩登女郎。”中粮集团因此奋发图强,在1978年成功研制了全汁干白葡萄酒,并且在第14届伦敦国际评酒会上拿下了银奖,即便法国人也不得不承认,中国人会做葡萄酒,也能做好葡萄酒。

(尼克松访华)

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行的如火如荼,摩登女郎已经在东部沿海城市出现了。1988年,中粮集团也成立了中国长城葡萄酒公司,好像对应的就是尼克松留在长城上的那句戏言。你没当真,但是我们真的在为之奋斗。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中粮集团也正式开始走向了海湾市场。如今的中粮集团,依然在继续扩大中国的粮食安全产地,而这个产地,甚至不一定需要在中国。

为了服务长城葡萄酒的酿造体系,中粮集团收购了智利中央谷地几乎全部的葡萄酒传统产地。拉丁美洲是一个大市场,也是全世界重要的粮食产地,西方国家在此早有布局。

(粮仓)

而中粮集团通过收购香港来宝以及荷兰尼德拉集团,从而获得了在乌拉圭以及阿根廷等国的成熟仓储,物流,种植以及研发体系,尤其是在种子方面,更是进步飞速。

2005年,中粮集团又收购了拜耳在巴西的全部产业,进一步的巩固了中国的粮食安全体系。如今中粮集团,已经成功的搭建起了一个专门服务于中国粮食市场的“国际粮食走廊”。

2005年国际粮食危机爆发的时候,就是中粮集团稳住了国内的粮食价格。而在2008年国内爆发三聚氰胺事件,乳制品行业遭受巨大不信任的时候,西方国家就想要通过收购中国乳制品企业,获得对中国乳制品市场的控制权。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是中粮集团站了出来,盘活了蒙牛等乳制品企业,拯救了中国初生的乳制品行业。中粮集团,每一次都是临危受命,默默的守护着中国人民的粮食安全。

(中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