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冯白驹功勋赫赫,为何没授衔?并非“转到地方工作”那么简单

2023-08-29 16:58:13

一级勋章,是对战争年代立下卓越功勋人员的表彰。

1955年大授衔,根据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个不同时期,对我军的有功人员分别授予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勋章分三级,其中一级勋章最难获得。

第一次大授衔时,获得一级勋章到底有多难?

初次授衔,我军共评出1614位开国将帅,获得三个一级仅144人。

除10大元帅、10大将、47开国上将、59开国中将,以及15开国少将。还有两位没有获得军衔但获得3个一级勋章的开国功臣,就是东北抗联的周保中,琼崖纵队的冯白驹。

如果冯白驹参加授衔,至少是开国中将甚至是上将。

但是,由于建国初期的反“地方主义”,让冯白驹提前离开了军队,从而和军衔擦肩而过。

一级勋章

冯白驹的名字,是和海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冯白驹,很难有海南岛23年红旗不倒。

作为土生土长的海南人,冯白驹热爱家乡,熟悉当地风土民情,接受过较好的教育,参加和领导过学生运动、农民运动以及山地游击战,在和白军、日军、顽军和薛岳长期斗争,最终完美地诠释了“胜者为王”的真谛。

新中国成立伊始,周公曾说:海南的武装斗争坚持23年红旗不倒,这是很大的成绩。同时,周公还毫不吝啬赞美之词,盛赞冯白驹是海南人民的一面旗帜。

没有冯白驹,解放海南也会充满变数。

琼崖游击队由于长期孤立无援,很多时候和上海、苏区完全失去联系,在敌人的高压政策下,游击队几起几落,全靠冯白驹的执着,像烧不尽的野草一样顽强生存下来。

对琼崖纵队来说,冯白驹是这支部队当仁不让的旗帜和灵魂。对比金门登陆,距离大陆更远、守敌更多的海南岛,如果没有琼崖纵队,登岛解放显然会有更多变数。

琼崖纵队

大授衔时,琼崖纵队的领导有4位被授予军衔。

副总队长和琼崖纵队政委庄田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1955年被授予开国中将;副司令员马白山是开国少将;吴克之、陈青山1955年授大校,1961年、1964年分别晋升少将。

有人认为,冯白驹和开国中将或上将擦肩而过,主要是转入地方工作。

但这种说法不太全面,因为刚解放海南时,冯白驹仍然是海南军区的一把手。所以,有很大可能参加我军第一次大授衔。

解放海南岛以后,邓华是海南军政委员会主任,当时是四野15兵团司令员。冯白驹是副主任,这个军政委员会还有9人,包括韩先楚、袁升平、张池明等。

从第一次授衔的情况看,邓华、韩先楚是上将,袁升平、张池明是中将。

所以,从建国初期的情况来看,冯白驹评军衔大概率会是中将。

冯白驹

建国初期,冯白驹是海南区委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冯白驹和广东军区司令员叶剑英,在北京受到过主席接见。

后来十大元帅之一的朱老总、刘伯承、陈毅、贺老总等名帅,分别会见了冯白驹,由此可见,我军高层对冯白驹在海南坚持斗争很重视,上级还给海南拨了6亿救济款。

周公亲自安排冯白驹住院检查身体,让他分外感动。

1952年3月,全军干部评级,冯白驹被评为行政七级(对应军队准兵团级)。

如果按照这一级别,冯白驹留在军队就是准兵团级。当时的准兵团级一共是58人,后来贺炳炎被授予开国上将,54人被授予开国中将,解方、段苏权和陈沂被授予开国少将。

当时华南的准兵团级,有文年生、方强、李作鹏和詹才芳等人。

如果转入地方则是行政七级,和李坚真、林平、朱涤新、曾志等人平级。

开国中将詹才芳

1952年6月,反“地方主义”彻底改变了冯白驹的人生。

建国初期,为什么会开展反“地方主义”?

应该说,这和当时广东特殊的地理、历史和人文条件息息相关。解放前,广东(包括海南)是海外华侨最为集中的地区,华侨的数量占到了全国的四分之三。

广东地区华侨人数众多,和解放前为了讨生活、大批人闯南洋有关。开国元帅叶剑英,开国中将庄田和卢胜,以及开国少将曾生,都是从广东走出来的华侨将帅。

建国初期,全国土改风起云涌,各个地区你追我赶。

但是,叶剑英、方方和冯白驹等人都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对华侨众多的省情非常了解,没有一刀切“强行没收”,而是采取了“渐进式”的温和土改方式。

此举受到主席“迷失方向”的批评,并要求陶铸加大土改力度。

解放初期的叶剑英

陶铁是湖南祁阳人,黄埔五期毕业后任叶挺的少校副官。

南昌起义时,陶铸和叶挺一道经历了三河坝分兵的失利。随后的广州起义,任总指挥部参谋的陶铸,也和起义领导人之一叶剑英在广州熟识。

广州起义失败后,陶铸被派往福建,创建闽东根据地。

1932年,陶铸见到了主席和朱老总。受到朱、毛的赞赏。第二年,陶铸被派往上海从事地下工作。由于顾顺章叛变,陶铸被捕入狱,在南京的四年半,陶铸深入研究理论。

全面抗战爆发后,陶铸被周公营救出狱,协助董老训练干部。

不久,陶铸和李先念拉起了一支队伍,即豫鄂独立游击支队。筹备七大时,陶铸被主席召回延安整理编纂军事文献和政策文件等。解放时期,被派往东北战场。

平津战役,陶铸在和傅作义的谈判中起到很大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广西的张云逸、李天佑、莫文骅因为剿匪的问题,受到主席的严厉批评。随后,主席调中南军区政治部主任陶铸主持广西事务,一年完成剿匪。

陶铸在广西表现出色,主席对陶铸放手推进广东土改。

陶铸、曾志和女儿

陶铸主持广东土改工作后,一改之前的温和之风。

在广州举行的华南分局扩大会议上,排名第三的书记陶铸主持会议,对“地方主义”提出了严厉批评。第一书记叶剑英、第四书记方方,先后作了自我检讨。

海南区委书记、海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冯白驹,也受到批评。

眼看广东一大批本土干部受到批评,叶剑英颇为自责,甚至说了“主帅无能,累及三军”的话。为了保护琼崖纵队的干部,冯白驹也作了自我检讨。

这次会议后,冯白驹调任华南分局统战部长,虽然仍保留海南区委书记、海南军区第一政委职务,但实际上已经靠边站了。同年底,抱病的叶剑英调回北京。

反“地方主义”后,方方和冯白驹逐渐淡出。

冯白驹离开了军队,1955年没有授衔。但是,鉴于冯白驹在创建琼崖纵队和配合解放海南的重大功勋,他和于学忠、周保中、孙蔚如等人一道,选入国防委员会。

冯白驹和周保中“一南一北”两个代表,荣膺三个一级勋章。

方方

冯白驹离开军队,和陶铸的反“地方主义”有关。

当然,按照建国以后的工作需要,即便没有因反“地方主义”受到影响,冯白驹大概率也会转入地方主持海南和广东的建设。只能说在土改工作的事件,让这位将领加速了离开军队。

尽管没有参加评衔,但是冯白驹的大名一直在人们心中。

冯白驹将军,是我军大勇、大智、大忠的代表。坚守海南23年,冯白驹一直把群众看作“衣食父母”。正因为如此,海南各族人民对这位无冕将军“老冯”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