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1958年金门空战,蒋军发射多枚导弹,1枚坠地未爆,我军完整缴获

2023-04-16 17:04:50

众所周知,1949年国民党被赶到台湾后依然贼心不死,他们随时都想要反攻大陆,不断炮击我国福建沿海村镇,美国也在旁边给蒋介石撑腰,想把台海矛盾搞成国际问题。

为了粉碎这一阴谋,我国从1958年起展开金门炮战,期间曾发生一件有趣的事情。某次蒋军的飞机被我军击溃后丢下一根“铁棍”就跑。聂凤智蒋军看见后大喜,命人赶紧送到北京研究。

那么,这其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聂凤智临危受命

1958年,一场紧急召开的军委会议改变了之后二十年的台海局势,会议上毛主席当着众多顶尖将帅的面宣布要“炮击金门”。这一决定是保家卫国、打击帝国主义嚣张气焰的重要决策,其难度可想而知。

想要炮击金门,就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空军,为开炮的地面部队护航,彼时我国空军发展虽然相对落后,但也有了初步的人才培养体系。

不过,因为抗美援朝等原因,福建空军在四年间修了7座机场并配备了大量防空设施,可却没有一架飞机,蒋军和美军的飞机越界挑衅,我们也只能干瞪眼。

因此,我国军委决定从其他军区调来战机,组建一支真正的福建空军。当时,主席拉住空军司令刘亚楼上将,问他打算派谁做先锋。




刘亚楼不假思索地推荐了,曾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指挥过空战且当时正在担任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的聂凤智,毛主席听到这个答案后很认可,毫不犹豫地决定:

“好!就让聂凤智去”

毛主席和刘亚楼上将如此信任聂凤智,不光是因为他在朝鲜战争中的资历,还因为他曾在两年前面对美军航母入侵时,唱了一出“空城计”,把两百多架美军飞机耍得团团转。

话说,无论是蒋军还是其背后的美军,聂凤智都了如指掌。1956年8月,一架美国侦察机贴着海面飞到长江口上空,对沿岸的军用设施和工厂进行拍照侦察。




聂凤智一声令下,飞行员张文逸驾驶米格15战机冲入云霄,一番激战后将其击落。可美方却以此为借口,派出3艘航空母舰和49艘辅助舰船,带着200多架先进的舰载机,杀气腾腾地开向我国东海门口。

面对来势汹汹的美方舰队,聂凤智却在一番分析后断言:

“美国这帮绣花枕头,肯定会先行撤退!”

因此,不管美军出动多少战机,我军只有几架飞机在空中做日常巡逻,双方井水不犯河水,美方还以为我们藏有秘密武器,没过几天就灰溜溜地撤走了。




如此大将风范、执掌福建空军,舍他其谁?于是,刘亚楼当天深夜就给他打电话,给他交代了任务,聂凤智知道事态紧急,便连夜带着几个参谋赶赴福建。

当时,已经是7月18日深夜,距离金门炮击开始只剩下不到一周时间。聂凤智推算过,想要在炮击后并阻止蒋空军进行报复,这次的空军大转场行动必须在7月29日前完成。

为了节省时间,他在行车途中思索良久,将总指挥部放在了晋江罗裳山深处,以确保行动的保密性。

次日凌晨,聂凤智带着参谋们一头扎进罗裳山的某处山洞进行办公。




暴雨突如其来,可却阻挡不了聂凤智的进程,他站在雨中动员指挥机构的成员们:

“哪怕你是一台100千瓦的发电机,也必须给我发出300千瓦的电能来!”

而他自己更是身先士卒,每天天没亮就到指挥所埋头工作,除了吃饭和方便一直待在那处山洞里,很多时候都会工作到夜里两三点,累了、困了才回到临时搭建的住处躺一会儿。

生活在山里的孩子,亦或者是有过山里生活经验的人都知晓,山中蚊虫叮咬得凶,除非累过了头,否则根本无法入睡,由此可见聂凤智的工作量有多大。

可即便条件如此恶劣,他仍然坚持在一线亲自紧抓6个师部17个团,以及共计500多架飞机的转运工作。




为了防止被蒋军飞机偷袭,他亲自敲定了一条从江西到广东,再绕远路转入汕头的隐蔽航线。

但人力有时而穷,聂凤智抓紧总体调度已经到了极限,可是在具体执行时还是出了些纰漏。空九师飞到福建漳州准备降落时,部分空军战士看错了方向,足足34架战机在跑道上面对面降落。

地面上的高炮兵们看到这一幕,还以为飞行员们在秀操作纷纷拍手叫好,这让后者哭笑不得。尽管有这些小插曲,但福建空军还是有惊无险地建立起来了。
首战告捷击溃台军

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对比,那时蒋军有480架战机,而我军则有520架,实力方面不弱于人。然而,向来做事风风火火的聂凤智,这次却坚持按兵不动。




他在等待蒋军的下一步动作,另外对于首战聂凤智的要求很高,甚至撂下了狠话:

“谁砸锅,谁负责!”

负责首战的空十八师五十四团的战士们摩拳擦掌、斗志高昂,其师长林虎在做战前动员时,曾提到了蒋军的空军精锐飞虎队,战士们闻言则豪迈地喊道:

“什么飞虎队!我们都是武松,打的就是老虎!”

同年7月29日,海外晴空万里、内陆却乌云密布,战士们打老虎的机会来了!这天林虎亲自督战,他命人将雷达等侦测设备全部打开,一切准备工作全部就绪。




上午11时许,大海上的浓雾散尽,蒋军的王牌飞行员刘景全,率领4架F86战斗机穿越海峡到达澎湖上空。十八师师长林虎一声令下,三枚信号弹在空中绽放,赵德安大队的四架米格17战机升空迎战。

赵德安和黄振宏驾驶的1、2号机为长机组,高长吉和张以林驾驶的3、4号机为僚机组,他们四人都是我军赫赫有名的空战精英,很快就找到了敌军的踪迹。

我军四架战机迅速潜入云层深处,等到蒋军四架战机飞过,僚机组的两架战机忽然发难,死死咬住了蒋军的两架僚机。

蒋军见短时间内无法甩脱高长吉和张以林驾驶的战机,随后两架主机忽然右转掉头,试图绕到我军战机后方进行包抄。




殊不知“指东打西”乃是高长吉的绝活,蒋军的行为无异于瞌睡送枕头,趁着敌军迂回包抄之际,高长吉放掉了两架僚机,将目标对准两架迂回转弯的主机。

他迅速切半径接近敌2号机,22发炮弹疯狂倾泻而出,敌2号机应声坠毁。蒋军王牌刘景全驾驶的1号机躲过了张以林的炮击,快速降低高度,试图夺回有利位置。

谁知张以林艺高人胆大,一路从2千米高空追到200米低空,在距离刘景全150米处悍然开炮,击中1号机侧翼。最终,刘景全负伤逃走,飞到马公岛附近时被迫跳伞逃生。

另外两架敌机遭遇了赵德安和黄振宏的猛烈攻击,敌3号机被赵德安三炮击中后背,摇摇晃晃逃走。敌4号机仓皇逃窜,黄振宏本想继续追赶,却在指挥部的命令下原路返航。




总的来说,这场四对四的较量最终以敌军战机6分钟内2死1伤,我军3:0大胜结束。

首战告捷后,军报头版发表评论,毛主席的批语没有太多的字,可却连说了两遍“很好”,足见对这次的任务结果很满意。彭总希望小伙子们再创佳绩,刘亚楼鼓励他们总结经验、再接再厉。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后,聂凤智则给了林虎一条非常独特且有趣的指示:

“我要先向毛主席汇报,至于赵德安大队的飞行员嘛,今晚可以喝点酒。”




意外收获先进导弹

首战告捷后,蒋军不甘失败卷土重来,然而此后一个多月间,他们并没占到任何便宜,反而被我军击落四架、击伤五架战机,我军仅被击落了一架战机。

后来,在美军接管防空军务后,蒋军一口气派了140多架战机来攻,聂凤智就把解放战争时期,大兵团作战惯用的“包饺子战术”搬到了天上。

他先派出少量战机诱敌深入,等到蒋军战机深入内陆上空,再派大部队先后出击将其包围。

因为起飞时有时间差的缘故,无论敌机逃往何处,都有大批我军战机等着他们,大惊失色的敌机最后只得落荒而逃。




这种战法就连美军也没见过,虽然心有不甘却又不得不直呼高明。为了帮蒋军挽回颓势,也为了找机会实验最新研发的武器,美军一咬牙,将大批“响尾蛇”空对空导弹卖给了蒋军。

这种导弹采用彼时最先进的红外制导技术,能对我军造成巨大威胁。蒋军大喜过望,在24架F86战机上挂载了这种导弹,而后再度飞入我国领空。

蒋军此举的目的意在引蛇出洞,但既然对方入侵了我国领空,我们就没理由退缩。我军16架战机升空迎敌并很快靠近蒋军,和对方展开了一场贴身搏斗。

因为双方靠得太近,使用响尾蛇导弹容易误伤,所以蒋军飞机一直在想办法拉开距离使用响尾蛇这一杀手锏。一番激烈缠斗过后,蒋军依然没能找到机会,于是持续朝外海移动。




我军则一直追到公海边缘才打道回府,但在脱离敌机的过程中,王自重驾驶的三号机因故障离开编队,被12架逗留此处的蒋军飞机团团包围。

他思索片刻,一扭头绕到敌军后方,借阳光掩护冲入敌军阵中。面对悬殊的数量差距,王自重沉着应对,不到五分钟时间就击落了两架敌机。

但他驾驶的战机也被五架敌机同时锁定,五枚响尾蛇导弹呼啸而出,王自重来不及闪躲壮烈牺牲......不过,王自重的牺牲无形中为我国导弹事业的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当时,台军并不知道的是,响尾蛇导弹还不成熟,频频出现故障,他们发射的几发导弹离开飞机后并未引爆,而是如同“铁棍”一般坠落到了地面。




我军战士打扫战场时,无意间发现了这根古怪的“铁棍”,当时还以为是蒋军飞机上掉落的零件,但对响尾蛇导弹有所了解的聂凤智看后却喜出望外。

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枚未引爆的导弹就是响尾蛇导弹,若是能够从中获得相应的技术信息,很可能是我国空对空导弹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

思及此,他没有做任何的耽搁,急忙下达军令:

“赶紧把它送到北京研究!”

得到响尾蛇导弹后,武器研发人员意识到这是一种重要的新型战略武器,后来在彭老总的支持下,武器研发部门的专家们埋头钻研数年。




奈何,却因为工业发展水平限制进展极慢,后来我国将这枚导弹送给了军事相对先进的苏联,对方耗时半年研制出了大名鼎鼎的K-13导弹,并和我国分享了导弹图纸。

在此基础上,我国科研人员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60年代研制出了“霹雳二号”空对空导弹,我国的航天武器发展进程往前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可能很多人对“响尾蛇导弹”了解的不多,简单来说它是美国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个“王牌”空对空导弹,也是全世界第一种投入实战并击落飞机的导弹。

这个导弹在1953年试射成功,短短3年后就开始大规模装备美军四大军种,这还不是它最耀眼的数据。




当时,在诸多的导弹中,响尾蛇空对空导弹是产量、销量和使用国家最多的到导弹。

此种导弹在越南战争、马岛冲突和海湾战争皆有不俗的表现,直到30年后才停产,可见其影响力有多大,说它是导弹领域中的“AK47”也不为过。

话题说回来,“霹雳二号”空对空导弹是我国空军事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飞跃,而这个飞跃离不开聂凤智这样目光敏锐的优秀将领,以及为国奉献的王自重,也离不开那些兢兢业业、夜以继日工作的科研人员。

今天取得的成就,着实来之不易,在这里也祝祖国越来越强大。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