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81年杜聿明逝世,其妻将葬礼一推再推,无奈下葬时道歉:对不起你

2022-12-12 17:05:05

1981年5月,杜聿明在病床上满怀遗憾地去世了。

他的妻子曹秀清知道,自己的丈夫因为临死之前,没能看到两人远在台湾省的4个儿女而感到不甘心。

为了完成丈夫的遗愿,曹秀清将丈夫的葬礼一推再推,直到半个多月后,仍旧是没有自己儿女的消息。

她才无奈地给杜聿明安葬,看着丈夫的遗体,她难过地说道:“对不起......”

那么,杜聿明的4个儿女为什么没能来送父亲最后一程?

杜聿明曾和蒋介石关系很好

1904年,杜聿明出生于西安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父亲是清朝末年的举人,在学堂里教书。

曹秀清出生于陕西的商人之家,比杜聿明大两岁,父亲经常带着骆驼去外地做生意。

两人都在米脂县长大,杜聿明从小便喜欢舞刀弄枪,曹秀清喜欢学习诗文和字画,两人在1923年8月成婚。

成婚后,由于对北洋军阀的种种做法不满,杜聿明报考了黄埔军校,并在1924年加入了国民党。

而曹秀清在榆林女子师范学习念书,在这期间接触到进步思想,随后加入共产党。

两人的党派不同,却并不影响两人的婚姻关系,他们依旧相爱。

可是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们的幸福日子被迫中断,曹秀清作为共产党员被迫东躲西藏,离开了杜聿明的身边。

后来,党内有人提出了曹秀清的丈夫杜聿明是国民党,对她的纯洁性产生了质疑,党组织便开除了她的党籍。

曹秀清知道这是因为蒋介石对共产党的迫害太严重了,导致共产党必须小心翼翼,她不怪党组织,只是对蒋介石非常痛恨。

经过奔波,曹秀清赶到了南京,和丈夫杜聿明会合,之后的日子,曹秀清便在家中相夫教子,两人先后生了6个孩子,包括3个儿子和3个女儿。

杜聿明是蒋介石的嫡系,深得蒋介石的信任。

再加上他是黄埔一期的学生,曾经在讨伐军阀陈炯明时作为敢死队爬上城墙,打开城门,最终让国民党部队得以进入城中歼灭叛军。

1930年的北伐战争中,蒋介石成立了教导第二师,杜聿明担任营长,后来便升职为团长。

杜聿明是国民党的抗日十大名将之一,在1939年底,指挥部队在昆仑关对日军进行过猛烈的攻击,经过连日激战,最终取得了昆仑关大捷,这是对日攻坚作战第一次重大胜利。

在1942年,杜聿明作为远征军第一路副司令长官,在缅甸和日军大打了一架。

采用虚实结合的战术,在两边设伏兵,中间埋地雷,消耗了日军很多的兵力,在半个月的时间内,多次以少胜多。

杜聿明的军事实力,让蒋介石对他非常器重。

在1945年日本投降之前,蒋介石决定用武力解除龙云这个心腹大患,便将杜聿明叫到了自己面前,询问他的意见。

杜聿明对蒋介石一片忠心,蒋介石让他劝龙云主动辞职,他便认真地劝了三个月,直到口干舌燥,龙云也没有屈服蒋介石。

后来蒋介石决定动用军事力量,不让龙云逃走,杜聿明便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多次进行模拟演习,并且将昆明的电话、电报和交通都控制了起来,利用解除日本武装为掩护,将龙云困在了五华山。

虽然杜聿明解决了龙云的部队,但是龙云毕竟是云南王,在云南很有威信。

蒋介石为了稳住龙云和云南人民,便将杜聿明推出来顶罪。

可是,在蒋介石吞吞吐吐地告诉杜聿明这个消息后,他却毫不在乎地说道:“在国家利益面前,我个人的名利又算得了什么?”

1945年10月,杜聿明被蒋介石撤职查办,随后又调到了别处任职。

杜聿明平日里对蒋介石的称呼为“校长”,自称为“学生”,可见对蒋介石的尊敬态度,而蒋介石也亲密地称呼他为“光亭”,因为杜聿明,字光亭。
杜聿明被抓

在解放战争中,杜聿明依旧为蒋介石冲锋陷阵,屡屡迫使林彪撤退,一时风光无限。

可是在1947年6月,因为多日的精心筹谋被东北民主联军攻破,在战场上遭到惨败的杜聿明郁结于心,便旧疾复发,被送到了上海养伤。

杜聿明走后,国民党在东北战场上的形势更加危急,属于国民党的控制范围越来越小,在1948年6月,蒋介石紧急将杜聿明召到了东北战场。

还未痊愈的杜聿明顶上了陈诚,他虽然身经数战,可面对势如破竹的东北解放军,仍旧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一退再退。

眼看锦州城即将被解放军攻陷,国民党在东北的55万大军及将领,即将被全歼。

杜聿明却因为被蒋介石突然从东北战场上调了回来,而逃过一劫,而没来得及逃脱的廖耀湘等人,便在锦州失守后成为了解放军的俘虏。

不过,杜聿明逃得了一时,却逃不了一世,在淮海战役中,他还是被解放军俘虏了。

1948年11月,蒋介石命令杜聿明前去徐州解救黄百韬兵团,可是杜聿明知道,自己这一去,多半也是回不来了。

在临行之前,他去拜访了张治中,从张治中那里得到了消息,没有办法再进行和谈了,只能一站到底。

虽然知道共产党必定在一年之内统一中国,但是他认为,自己既然深受蒋介石的器重,便一定要“从一而终”。

等杜聿明飞到了徐州之后,立即向解放军部队进行攻击,可是却误判了形势,在解放军假装撤退的时候,派兵追击,导致自己部队遭到了阻击,黄百韬兵团也被解放军给歼灭了。

1948年12月,杜聿明率领残余部队想要向永城撤退时,蒋介石又命令他立即往濉溪口方向行军,解救被围困多日的黄维兵团。

当时杜聿明手中有30万大军,他想要去和黄维会合,到时候对解放军进行反包围,可是粟裕对杜聿明了若指掌,早就识破了他的打算,默默部署兵力后,将杜聿明包围在了永城县陈官区。

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突围未遂,被解放军俘虏。

蒋介石在知道杜聿明被俘虏后,哀叹一声,连忙命人封锁消息,对外宣称杜聿明已经被共产党杀害了。

曹秀清虽然已经退了共产党,但是心中仍旧记挂着同志们,所以在1934年,听说同乡的共产党员高敏夫被国民党抓住后,便和杜聿明暗中周旋,出面保释了高敏夫。

在抗战时期,曹秀清支持丈夫保家卫国,驱逐鬼子,却也每日担心杜聿明的安危,在家中期盼着丈夫能够平安归来。

等抗日胜利后,在家里刚刚放下心来的曹秀清却又听说蒋介石开始发动内战了,她一边对蒋介石怒骂不已,一边嘱咐杜聿明要仁慈,不要滥杀无辜,做伤天害理之事。

在杜聿明最后被蒋介石叫走去徐州的那一次,曹秀清呆在家中倍感不安,果然,从战场上传来了消息,杜聿明被俘。

曹秀清情绪激动地闯进了蒋介石的办公室,要求面见蒋介石,大声喊着:“你还我丈夫!”

可是蒋介石早就躲得远远的了,避而不见,并命令手下将她送走。

后来蒋介石派人来说杜聿明已经去世,因为担心曹秀清和孩子们的安危,害怕她留在大陆被共产党报复,所以让她收拾收拾和国民党一起飞去台湾省。

曹秀清看着周围的国民党士兵,知道蒋介石这只是表面客气,实则自己非去台湾省不可。

与此同时,她也在心中怀疑,丈夫是被共产党俘虏了而没有真的死掉?

因为这样的话,自己就是蒋介石手中的人质,能让杜聿明心中有所顾忌而不投降共产党。

到了台湾省后,曹秀清、她5个孩子(大女儿杜致礼在1947年底去了美国留学)、杜聿明的母亲这一家子人的生活非常凄惨。

蒋介石既没有管他们的生活费用,也没有给曹秀清安排工作,孩子还没有办法入学。

曹秀清见不到蒋介石,便拜托杜聿明的旧友帮忙,最后杜聿明的旧部帮助曹秀清找了个勉强糊口的工作,并给几个孩子安排了个学校。

大儿子杜致仁学习非常努力,在1953年考上了哈佛大学,可是家里多年来一贫如洗,能够吃饱穿暖已经是不容易,又哪里有钱供其念大学呢?

于是,曹秀清带着儿子去银行贷款,等儿子毕业了再还钱。

可是,就在杜致仁还有一年就能毕业的时候,银行却不愿意继续提供助学贷款了,并且要求杜致仁偿还之前从银行借贷出的钱。

杜致仁写信告诉母亲,自己还需要3000美元来完成学业,希望她能帮忙想办法。

右上杜致仁

曹秀清去求遍了杜聿明的旧部旧友,可是这些人都不肯出钱借给他们家,她去找蒋介石,可是蒋介石却只愿意批给她1000美元的借款,还要分两年给。

别无他法的曹秀清只能先给儿子寄去500美元,告诉儿子她再想办法、

杜致仁收到了这个消息后,万念俱灰,当晚在杨振宁家中服用安眠药自杀了。

其实,当时杜致仁在美国留学,住在他的姐姐杜致礼和姐夫杨振宁的家中,那么,这两人为什么不借给弟弟钱呢?

杜聿明之死

其实,杜致礼是杨振宁的学生,两人在1950年结婚,在婚后的第一年便有了自己的孩子。

虽然两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杨振宁更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不过,两人也有自己的负担,比如当年的学费贷款和房贷,所以没有多余的钱借给弟弟。

另外,两人也实在没有想到弟弟竟然会突然自杀,这件事情让两人非常愧疚,事后回忆起来也是非常心痛。

在1957年,也就是杜致仁自杀后的第二年,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奖,无论是名声和财力都有了。

蒋介石为了让杨振宁来台湾省工作,以提高台湾省的影响力,便又想讨好曹秀清一家人了。

正好杜聿明的母亲去世了,蒋介石便特地批准给她的葬礼安排非常高的规格,让其风光大葬。

就在曹秀清不明所以的时候,蒋介石和宋美龄接见了她,希望她能够去美国劝杨振宁回到台湾省效力。

曹秀清早就想要脱离这里了,不光是因为这些年蒋介石对她们一家的冷漠相待,更是因为前段时间收到了杨振宁写给自己的一封信。

信中说自己的“老朋友”在担心着自己,曹秀清知道,除了自己的丈夫杜聿明,是没有哪个人会让杨振宁在写信的时候,不敢直接写下姓名的。

她多年来一直猜测丈夫没死,如今看来是真的了。

于是,曹秀清便顺水推舟,答应了蒋介石,不过,蒋介石非常狡猾,不让她带着4个儿女离开,还要求她半年内必须回来。

结果曹秀清到了美国,一直都没有回去,她在台湾省的4个子女被蒋介石忌恨,没有哪个公司敢雇佣,他们只能干些体力活来谋生。

1959年底,杜聿明被我国特赦,曹秀清知道了这个消息后,非常开心,但是当时中国和美国的关系不好,她没有办法立即前往大陆。

经过杨振宁和周总理的帮助,曹秀清终于在1963年来到北京和丈夫团聚。

从丈夫的口中得知这些年共产党对他不薄,常年打仗积累下来的各种伤病,共产党也花费高额的医药费给他治疗好了,曹秀清的心中对共产党非常感激。

两人在大陆度过了一段安详的时光,在1981年杜聿明病重之际,杨振宁和杜致礼也在父亲的身旁陪伴,但是杜聿明仍旧牵挂着自己的另外4个儿女。

在杜聿明死后,曹秀清给蒋经国以及杜聿明的昔日同僚发电报,希望他们能够同意自己的几个儿女回来奔丧,可是却遭到了蒋经国的拒绝,他仅仅允许杜聿明的儿女在台湾省祭奠。

对此,曹秀清勃然大怒:“自己是个大孝子,却不让别人尽孝道。”

在曹秀清晚年的时候,几个儿女想要接她回台湾省尽孝,可是她想起丈夫临走时交代自己的遗言:“你以后不要去台湾省和美国,共产党待我很好,不要让他们丢脸”,便拒绝了。

最后她和儿女决定在香港定居,这样既可以让儿女尽孝,又不会对中国政府造成不利的影响,在1984年,曹秀清去世。

参考文献:

子洲县人民政府官网:《曹秀清(子洲首位女共产党员、杜聿明的夫人)》

荆门晚报:《杜聿明与女婿杨振宁的曲折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