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在中国,独占一个封闭地理单元的省份,似乎只有它

2022-06-03 17:05:07

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原则主要有两条:第一条是“山川形便”,第二条是“犬牙交错”。

所谓的“山川形便”,是依据山川地势、大江大河的地理走向进行初步划分,避免一个行政区域内出现多种地理环境、人文现象,避免出现较大规模的山川大河的阻隔而产生生活、生产不便。

比如岭南地区、江东地区在历史上大都作为单独的行政区域管理,而不是将岭南和岭北合成一个行政区,也没有把江东和江淮合成一个行政区管理。

所谓的“犬牙交错”,则正好与“山川形便”思路相反。在天然的地理单元之内人为地、故意地制造一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行政区域,或拆分、或重组,避免地方势力因为独占单一地理单元而势力做大,出现难以管理的现象。

例如元朝统治者故意将属于蜀地的汉中划归陕西行省管辖,明朝故意将黄河以南的东明县归河北(直隶)管辖,而将黄河以北的新乡等地归河南省管辖。

进入新中国后,从1949年到1979年,我们国家用了大概30年的时间,将中国行政区划从清末民国时期的分界、数量,逐渐过度到如今的地理行政区划。可以说,目前中国的省级行政单位划分既有“山川形便”,又有“犬牙交错”。

那么在中国有没有一些特殊的省份,它们独占“山川形便”原则,基本上位于单一且封闭的地理单元之内呢?提前声明:排除海南省、台湾省这样的独立海岛省份。

还真有,但是数量不多。

首先我们要知道中国目前的四大地理单元——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这已经是大得不能再大的地理单元了。

在这四大地理单元之下,是我们建国初期划分的六大行政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华东地区、中南地区。虽然这六大行政区在1954年后被陆续撤销,但是其地理概念的划分结果却被保留,而且还增添了“华南”这一地区。

在这些超越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单元、地理大区之下,是数十个小规模的地理单元。比如东北平原,实际上是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组成;青藏高原则是由西藏、青海、川西等三部分组成;长江中下游平原则散落在湖北、安徽、江苏等省份……

因此,东北三省;安徽、江苏;青海、西藏;四川、陕西;云南贵州等省份,是共享一个或多个比较大规模的地理单元,这些省份首先被排除。

而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则是有山地有丘陵、有平原有盆地,地形多种多样,因此也都不是独占一个地理单元。

而闽浙赣等地区则可更加细化,在这些省份境内,还可以继续划分出数量庞大的更小规模的地理单元,每个村镇每个市县,在口音、习惯、地形地貌上都存在较大差异。

数来数去,只剩下广东、广西、山西这几个省份。

广东地形图

广东省基本上被封闭在云开大山以东、大庾岭、九连山、莲花山以南,且南临大海。虽然广东省内部还可以继续细分,本身也比较散装,但是基本上符合山川形便的原则。

广西则相对地被封闭在以南盘江为代表的一系列河流及云贵高原的余脉青龙山、凤凰山、九万大山、天平山之内,东侧则与广东相隔了云开大山,东北侧与湖南省隔南岭相望。

广西地形图

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两广属于同一个地理人文圈层。在中国独占一个地理单元,或者说完全封闭在一个地理单元的省份,似乎只有山西省。

山西省南邻河南省,与河南的分界线是中条山、王屋山;东侧隔太行山与河北省相邻;西侧与陕西省隔黄河相望;北部以长城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

山西地形图

虽然山西省内有大同盆地、恒山、五台山、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长治盆地、运城盆地、太岳山等小的地理单元和地理元素,但是整体而言,山西省的行政区划是最符合“山川形便”的原则,而没有什么犬牙交错的情况出现。

因此也就造就了山西省独特的人文风情,晋商、晋菜,包括独具特色的山西口音(当然,山西内部方言也是各有特色)。